周宏米,浙江象山人,1990年畢業于杭州大學電子工程系,同年任教五四職業高中(現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1992年任學校團委書記;1997年任學校教導主任;2001年任學校副校長;2007年任校長;2016年任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校長。
育人理念:人品比學識更重要,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管理理念:榮譽是讓出來的,過錯是爭出來的;用人之長,容人之短。
主要榮譽:杭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記者陳顯婷鄺穎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才接觸到上網這個新鮮的概念。如今“互聯網 ”不斷深入發展,各行各業都希望借著這股東風實現跨越式發展。
杭州有一所辦了20多年、特色鮮明的職業學校,她見證著時代變遷,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應用型技術人才——她就是1993年建校的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下稱電子職校)。學校設有老牌的電子技術應用和計算機應用以及新興的數字媒體技術三大專業群。
在充滿機遇的新時代,電子職校該如何走得更遠?2016年,周宏米調崗到電子職校擔任校長,這位有著25年職業教育經歷的職教人,對學校的發展充滿了期許。他對職業教育的理解與把握,能為電子職校注入怎樣的新生力量?
與大中型企業聯合培養學生,擦亮學校的專業品牌
如今,每年都是大學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不少本科畢業生都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狀。而近三年來,電子職校的學生并沒有這樣的憂慮,因為他們都是各大企業搶著要的“寵兒”。
周宏米校長說,學校選擇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以上,對口就業率在87以上,不少畢業生進入杭州地鐵集團、中國移動、H3C(華三通信)、東方通信等知名企業工作。那么,如此樂觀的就業前景背后,又有著電子職校什么樣的“育人密碼”呢?
周校長談道,電子職校辦學從來都不“閉門造車”,聆聽社會需求的聲音的同時,將企業“請進來”,進行緊密合作!捌鋵,校企合作辦學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就已與杭州地鐵集團合作,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方向,通過與高職聯辦‘五年一貫制’,專門為杭州地鐵培養人才!
如今,恰逢杭州地鐵大發展時期,杭州地鐵總里程到2022年將從現在的80多公里擴建至465公里,顯然呼喚著更多應用型人才的加入。另外,電子職校的生源也有優勢,“杭州地鐵集團對員工有本地化的需求,高校的學生很多都不是杭州人,流動性較大,相對不穩定!
在這樣一個節點上,周校長決定抓住時機,2016年與杭州地鐵集團進一步合作,每年新增2-3個三年制“地鐵訂單班”,為杭州地鐵培養司機、通信信號、機械電子維修、機電一體化、站務等人才。畢業后,通過選拔直接進入杭州地鐵集團工作。
“這么一個合作的好機會,怎么能放過?現在,杭州地鐵對畢業生的踏實肯干很滿意。未來,我們會繼續完善產、教、研一體的培養機制,爭取打響‘進地鐵找電職’這塊品牌!”周校長說,實際上,十年以來,電子技術應用這個老牌專業一直發揮著效應,每年招生情況都很火爆,好口碑早已在家長中間口口相傳。
職業教育不光有教育的屬性,還有職業化的部分。在實際辦學過程中,如何把學生培養成與企業“對口”的人才?這就不得不提到電子職校的“現代學徒制”。據周校長介紹,“現代學徒制”具體而言就是,企業的技術骨干與學校的專業老師共同開發校本課程,采用“理論課堂 實訓室 課外 實訓工廠 創新工作室”等多種方式,以項目為核心融合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的過程。學生即是學徒,通過培養后,畢業時自然會具備正式員工的素質。
“現代學徒制”在電子職校隨處可見。除了杭州地鐵集團,數聯中國也與電子職校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合作,設立場景設計項目,共同開發課程,培養場景設計師;翻翻動漫設計公司進駐校園,學生可以跟著老師和師傅一起寫文案,即興漫畫創作,還可以在校內創客教育基地“電驍兒”體驗實戰,親手為同學們做咖啡。
不過,電子職校與各大名企的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既需要學校專業的多年積淀,也需要校長的前瞻性目光。周校長坦言,校企合作一度是學校的短板,原來多跟小微企業合作,但他們對人才的需求量不夠大,一年招滿了第二年就不需要的現象頻現!耙虼,我們現在爭取與更多大中型企業建立聯系進行合作,比如大華、海爾等公司。明年,海爾公司將與學校聯合建立物聯網創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