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19-11-25
法學大咖集聚會稽,共論紹興名人法治思想
2019-11-2518:17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號
超大
大
標準
小
浙江普法
關注
11月23日,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杭州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寧波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知名院校的23位法學專家云集紹興,共同研究論證紹興名人法治思想,探討浙東學派與中國傳統治理智慧。
紹興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文脈深厚,人才輩出。大禹、馬臻、黃宗羲、王陽明、魯迅等名人數不勝數,留下了許多寶貴思想,法治思想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挖掘和研究紹興歷史名人身上的法治思想,使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建設中煥發新的光彩,能為建設法治紹興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紹興名人法治思想》主編、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副教授余釗飛從“紹興”、“名人”、“法治”、“思想”八字出發對書稿的選題背景及選題意義進行闡明。
點擊查看大圖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博導汪世榮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導蘇亦工教授、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陸永棣教授分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評議。三位專家充分肯定了紹興挖掘名人法治思想的現實意義及對中國法治思想建設的重大貢獻,認為通過發掘、研究、汲取歷史名人法治思想,能有效推進紹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全國各地的市域治理現代化提供參考,幫助更多城市破解社會治理難題。
專家們深度挖掘紹興名人法治智慧,展望紹興法治建設的未來,并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交流了想法和意見。
汪世榮教授就促進地域性法治文化研究提出建議:一是針對紹興名人的提取可從關注民間作品如小說、戲曲等經典片段進行;二是針對材料的收集應重視地方司法檔案保管工作;三是針對“法治思想”的理解,應重新思考現代法治思想的內涵和外延;四是針對書稿的書寫,應突出重點與特色;五是應注重展示法治成果。
蘇亦工教授認為“法治”概念應放在更廣闊的視角理解,并對書稿的名稱、體例、具體內容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議,闡明了修改原因。
陸永棣教授充分肯定本課題研究從古人的治理思想中汲取現代治理思想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意義,并對本書稿的體例提出意見建議。
(參會人員合影)
“浙東學派與中國傳統治理智慧”研討由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執行院長蔣鐵初教授主持,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謝紅星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吳歡副教授、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陸娓副教授、國家行政學院范曉東博士依次進行發言,并對《紹興名人法治思想》(第三稿)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見解。
書稿主編余釗飛和副主編、中央民族大學范依疇代表編輯部感謝專家學者的評議和意見,下一步將繼續修改完善。
本次論證活動的圓滿成功,標志著紹興在研究地域性法治思想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進一步充實紹興歷史名人法治思想,建設紹興名人法治思想館,推進紹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更好的理論基礎。
普法君向您約稿!
我們歡迎與司法行政工作相關的原創文章,我們將在投稿中擇優錄用。
投稿郵箱是:
zjspfb@vip.163.com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浙江普法轉載發布
來源:紹興司法
覺得不錯,請↓↓↓
原標題:《法學大咖集聚會稽,共論紹興名人法治思想》
發送郵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請加入澎湃政務號或媒體團
特別聲明本文為政務等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