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趙小倩通訊員成睿)十月的錢塘江畔,秋意微涼,但在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的校園內,名為“愛國實踐主題宣講活動”正如火如荼地舉行。在學院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連日來,錢江學院愛國實踐主題宣講團以面對面互動交流的方式做報告近10場,覆蓋學院3000名新生,并通過網絡等方式實現線上宣講。
親耳聽親眼看親身感觸共產黨人的初心情懷
愛國實踐主題宣講團由錢江學院各分院學生黨員代表、暑期社會實踐積極分子、退伍返校大學生代表等組成,結合學生親身實踐的經歷,突出以學生親身感受的視角講述國家發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情懷。
為做好宣講會內容,從今年五月至九月,不少分院就號召學生利用節假日返鄉、暑期社會實踐等契機,通過與老黨員、老紅軍、老前輩訪談,由他們口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變化,學生進行記錄整理及收集老照片等形式,反映老百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變化。9月中旬,宣講團成員又在學院學工部指導下進行“集體備課”,認真準備宣講稿。
10月14日開始,愛國實踐主題宣講團首場宣講會在學院報告廳舉行,面向全體新生的愛國宣講活動大幕開啟。
一個小時的宣講會上,來自護理分院的宣講團成員季奕君帶來了自己爺爺的親身經歷,“在當時,大多數義烏人都順應潮流選擇做個小商販,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但我的爺爺卻偏偏堅持做一位普通的農民,他說土地就是農民的初心,他不能舍棄。40多年來他堅持科學種田,使糧食產量連年穩產高產。10年累計向國家投售糧食20余萬公斤。每年無償提供農戶科技咨詢100多次,提供調換優良種子250余公斤。就在前不久,他還收到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章!倍鳛槲ㄒ灰幻元毩W院學生身份參與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大學生記者走進中國石油新聞實踐活動”的學生鄭叢煒以《行萬里路讀中國這本大書》為題講述的感受則讓聽眾感受了石油工人的家國情懷,“我來到玉門油田,親身感受到了老一代石油人的家國情懷。當年很多人為了石油事業,拖家帶口到了這里,一干就是幾十年,很多工人的子女就是在油田旁的洞穴中出生!
“宣講很生動,牢牢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我原先以為講述愛國的理論會比較艱澀,但宣講內容卻非常鮮活生動,讓我對老一輩人的初心堅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眮碜晕姆ǚ衷褐形膶I的新生婁佳怡說。
講中學學中講共同夯實理想信念
“宣講會中選取的事例都有很強的代表性,針對性,聆聽宣講,讓我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的重要意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薄袄弦惠咟h員干部用勤勞肯干、責任擔當為我們打下了這么好的基礎,我更珍惜現在的生活,也對我們年輕一代肩負的實現中國夢的責任有了更深切的認識!薄
這是聆聽宣講后,各分院的學生在學工部的公眾號上的留言,表達了要以宣講會中那些先進事跡、優秀人物為榜樣,牢記使命、努力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藝傳分院的李德偉同學,學習的是環境設計專業,他對宣講中《行萬里路讀中國這本大書》有關玉門油田的現狀十分關注,“從宣講以及視頻的播放中,我看到玉門老城區因為油田資源的枯竭而逐漸荒涼,這讓我對總書記的那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話有了最直觀的認識,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當初要報考環境設計專業的初心。我要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營造健康、生態、和諧的生活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宣講會上有一個環節,來自外語分院的“赤錦中國”暑期社會實踐項目代表在現場通過動畫模擬、圖片展示等方式,為聽眾模擬參觀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講解。理工分院電子專業的李遠昊一邊聆聽,一邊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這種講解方式讓人身臨其境,把共產黨人的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擔當通過詳實的事例講得生動豐富。我們看到了在黨的領導下,杭州人民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艱辛道路;也看到了黨帶領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全力建設小康社會的復興之路。我要好好記錄,可以向更多的人普及傳達這些!
不僅是聽眾受益匪淺,宣講者自身也深受教育。宣講成員、退伍返校大學生代表黃琪表示,通過和大家自己當兵直至返校的經歷,又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這一路前行堅守的初心,就是要不斷豐富自己,努力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棟梁。他還將自己參加宣講會的感受在朋友圈,師長、好友們紛紛點贊。
接地氣講實效思政教育入耳入心
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錢江學院現有學生上萬名,如何做好思政教育,是該校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后,為學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思路。尤其是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創新課程內容,改變教學方式,探索運用多樣化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在更加開放、多元、宏觀的視野中看待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國家與人類的命運。
因此,在學院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學院圍繞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的話題,搭建載體,創新方法,通過開展“同學講給同學聽”的宣講會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入深入細、落小落實、做好做實!靶聲r代的大學生,伴隨著國家發展出生并成長起來。他們對國家的發展變化感受深刻。從他們的視角來親歷過的情境,感動過的情懷,行走過的地方,聽眾會覺得更為親切,育人效果也更突出!卞X江學院院長劉金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