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19-05-26
時報首席記者紀含羽通訊員李彬吳朵美
2年前,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著眼于大學生常見的各類心理問題,組建了包含12名高職稱、高水平專家的大學生心理服務團隊,開通了“大學生心理直通車”服務項目,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早期干預,希望大學生對自身的心理問題能從不重視、不愿說到關注起來、愿意直面。
2年后,情況怎么樣了呢?記者對杭州部分高校進行了調查。
心理微課“接地氣”
學生一期不落地追看
“請關注今晚的心理微課堂直播,張老師在線教你怎樣辨別‘渣男’!苯,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的女生朋友圈被一條推送點爆,同學們紛紛轉發一堂“心理微課”的預告,輔導員張佳菲老師的微課——《教你怎樣判斷一個男生是不是“渣男”》。
自4月起,每周三、周日晚上9點,杭師大錢江學院的同學有了和以往不一樣的活動內容: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戴上耳塞,觀看心理微課直播,聽自己熟悉的老師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
為了解決現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不一定敢直面的現狀,杭師大錢江學院今年才搞起了這項創新教育項目。從當代大學生最關注的心理困惑為著手點,經過前期大量調研,結合學生的心理訴求,確定了12個跟學生密切相關的主題開出了“心理微課”系列直播。
事實證明,這種“你點單,我上課”的“菜單式”心理課程,頗受學生歡迎。
王煒建是個標準的理工男,平時很宅,課余喜歡上網,偶爾看看直播。自從這個學期的心理微課開播以來,他一期都沒有落下,他說:“每一期內容的選擇感覺都很貼近我們大學生的實際,比如父母總是‘強迫’我怎么辦;如何識別‘渣男’;為什么有一顆減肥的心卻控制不住吃的欲望;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選擇困難癥;以及帶我們認識拖延癥的真面目等。讓我從心理學的角度更好地認識了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和事,從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