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花塢路3號,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所在地,出大門左走約100米,便是“杭州城市之肺”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每天吃完午飯,該校教師胡建華會有意識地走到學院門口的空氣質量監測點去了解下顆粒物(PM2.5)的數值!叭绻麛抵翟100以內,我就會出去西溪濕地散散步。反之,則在辦公室午休!痹诤ㄈA看來,并不是每一天都適合去戶外活動。
依靠環境監測數值決定出行活動,已經成為胡建華潛移默化的行動指南,而這樣的改變來自于學院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專業團隊負責人陶星名的靈機一動。
“其實有些天,空氣污染比較嚴重,我看到不少師生在室外跑步踢球!痹谔招敲磥,這樣的鍛煉方式反而適得其反,“他們對‘霧’和‘霾’也往往分不太清楚,”陶星名說道。2014年,柴靜的“穹頂之下”在網上熱傳,“霧霾、PM2.5、肺結節、癌癥”等環境問題深入人心,人們對環境質量給予空前的關注。以此為契機,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專業團隊在曾愛斌教授的牽頭下,專門成立科研創新團隊。有了初衷,啟動資金的籌備便成了重中之重,錢從哪里來,成了擺在團隊面前的問題。專業團隊隨即找到學院領導,講述了成立監測站的想法。該計劃不僅立馬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并且成功申請了“萬向教育基金”的支持。早在2012年,萬向集團在學院投入1億元留本型教育基金,每年收益用于支持學院教育事業發展,資助師生創新創業,鼓勵師生走出國門拓開國際視野。
解決了資金問題,在運營維護上,陶星名吸收學生加入運行維護“?諝赓|量監測與評價小隊”,確保校園門口電子屏幕即時播報校園空氣中顆粒物(PM2.5)的現狀和污染程度(AQI指數),顯示屏下方設置展板,明確標注出PM2.5與空氣質量等級!癙M2.5在50以內,空氣質量為優;50~100為良;100~150之間為輕度污染,150~200則為中度污染,大于300為嚴重污染!弊屓簬熒托M馊耸恳荒苛巳坏孬@取西溪濕地風景區空氣中顆粒物(PM2.5)的污染狀況。
不僅如此,團隊還組織學生志愿者去西溪濕地內發放環保傳單,熱心為游客進行細致的講解,在霧霾天免費為行人和在校師生發放防霾口罩。同時定期進行主題講座,張貼宣傳海報,使越來越多的師生及社會人士對環保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在陶星名看來,“環境空氣監測站不僅服務了社會,同時為專業實訓提供了很好的訓練場所,讓每一屆學生實現零距離接觸大氣污染源在線監測原理、環境空氣質量數理統計與質量評價以及大氣復合污染(灰霾)在線監測運行維護等職場任務。為畢業學生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做到事半功倍!
《杭州萬向職院創立浙江省首家校園環境空氣監測站》相關相似閱讀參考資料:
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 浙江省環境監測站、 浙江省無線電監測站、 浙江省監測站、 浙江省輻射監測站、 環境監測站、 監測站、 水質自動監測站、 環保局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