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有數百萬的求職大軍沖向職場。每到此時,我們常常聽到大學生說求職難,企業又說求人才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學校有什么措施來解救?家長又能做什么?家校怎么聯動起來幫助學生“突出重圍”?今晚,在“向就業看齊——2012浙江大學生就業論壇”第一場,“奔向職場,從現在開始——家校聯動打造杭電就業style”現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徐旭初、孩子成長教育專家周獻旺為畢業生和家長們支招。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省大學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09年93.3,2010年95.89,2011年96.95,在全國各省中一直名列前茅。如果按照這個數據來說,浙江的大學生找個工作應該不難。但事實上,“大學生求職難,企業求才難”的問題卻一直存在。這也從現場同學們的回應中反映了出來。
替孩子選擇職業不如任其自然
“該死的就業把我們都逼瘋了!”徐教授獨特的開場讓大家哄笑的同時深有感觸。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導致了孩子們不能夠獨立。他舉了自己孩子的例子,認為不論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就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不管就是管”,他說,他的兒子目前在美國讀研究生并將面臨畢業就業的問題,但是他從來沒有管過。“我甚至希望他畢業之后再給他一年的時間,愛干什么隨便干去,什么時候覺得需要工作了,再去找工作。”這樣開放的觀念還是讓大家非常驚訝。
周老師贊同徐教授的觀點,他覺得把孩子看得太嚴,不如任其自然,并通過有效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工作的興趣,并能夠讓孩子早立志、立長志,讓孩子通過興趣獲得自己奮斗的動力。他還列舉了父親溺愛孩子的事例,認為如今一些家庭對孩子物質的滿足是一種扼殺行為,導致物質滿足之后的他們再無所追求。
有德有才是精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對于老師再就業中的作用,徐教授坦言自己也非常著急,也對一些家長對兒女的溺愛有些無奈。“我問學生為什么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呢,她說是他爸爸說的。”徐教授說,“你們不要怕,家長的愛也要克制。”
他總結了三類畢業生的特點,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對于明確知道自己干什么的,他建議想干什么就直接去干,不要猶豫,“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對于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工作,卻不知道喜歡什么的同學,他建議同學干一行愛一行,同時必須懂得堅持,“每天干三個小時,堅持十年,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必要條件”;對于既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的同學,他建議同學給自己一段的時間來思考,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此外,他還給同學面試建議,要“有狀態,有實力,有準備”。
“有德有才是精品,無德有才是毒品,”周老師補充說,他認為作為畢業生,誠實守信等這些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求職的必須。
《家校如何聯動促進學生就業專家教授來支招》相關相似閱讀參考資料: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全產業鏈聯動、警校聯動機制、家校聯動、學校警校聯動機制、家校聯動的意義、幼兒園警校聯動機制、校企聯動、小學警校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