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18-01-13
專家在做評審。記者嚴嘉俊攝
杭州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將在2020年到期,目前杭州正在進行面向2050年的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進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時限為2021年到2035年)編制啟動的準備工作。
去年12月4日,杭州市規劃局通過都市快報,向杭州市民發出一份邀請函,誠意邀請每一位市民參與到總規的建言獻策當中來,為我們的城市發展出出點子,提提建議。
截止到1月7日,本次大型建言獻策活動累計收集到建言獻策表6154份,其中具體填寫的為1052份,共1935條建議;問卷調查表5102份。
1935條建議,經過規劃部門篩選后,挑選出了100條。
昨天上午,由資深規劃人士、媒體人、熱心市民代表所組成的7位專家評審團,再從100條中評選出了最終入圍的16條“金點子”,并現場投票選出了一、二、三等獎。
有人一口氣寫了40頁建言
有人引經據典、數據確鑿
一看就是花了大功夫
翻閱市民們的建議,震撼,欽佩,再加感動。
杭州如何加快國際化,打造世界級城市;如何在長三角區域中清晰自己的城市定位;如何和紹興區域協同,加快一體化;
擁江發展應該怎么擁、如何進一步加快富陽等周邊區縣市進一步融入杭州主城區、之江一帶是否打造一個文化藝術園;
杭州的快速路網如何布設、軌道交通網哪里還應該加密、城市擁堵怎么緩解;
歷史文化如何保護、南宋皇城下一步如何申遺、如何建設大運河景觀公園。
……
1935條建議涉及杭州方方面面,有人一口氣寫了40頁;有人列了25個項目,分門別類講述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還有的市民文字表述不夠,再畫來手繪地圖,城市布局、道路走向嚴密完整。不少建言獻策邏輯清晰,引經據典,數據確鑿,一看就是花了大功夫。
這次獲得一等獎的朱人義,曾經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原杭州大學)就讀,一直很關心杭州發展。
2014年時,他就通過市長信箱,提出“杭州需要定位為國際化大城市”的建議。這次建言獻策,他再次提出,杭州要按照國際化大城市的規劃構思,打開杭州大門,建議規劃打造“之江音美體文化大灣區”、紫金港路大學一條路等,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規劃范圍、功能設定和布局設計等。
關于擁江發展,他提議以“三江兩岸”為發展總軸,沿軸縱深推進并向兩側展開,全線暢通“三江”水道,打造“兩岸”濱江陸道,以水陸交通為經線,以文化交流為緯線,打造出國際化新杭州。
這一建議獲得專家們的一致認可。不少專家提出,這一點和目前浙江省打造“大灣區”的規劃方向很接近,具有前瞻性。
《新一輪城市總規建言獻策活動評選出16條“金點子”》相關相似閱讀參考資料:
紹興新一輪大城市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江蘇新一輪城市規劃、寧波新一輪城市規劃、安吉縣新一輪城市規劃、深圳新一輪城市規劃、南京新一輪城市規劃、我為合規建言獻策、我為銀行合規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