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2月15日,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整整11年的高考閘門再次開啟。這場吸引了全國2000萬考生的考試,是世界考試史上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因為報考人數眾多,不得不分成初試和正式高考兩個階段,甚至一時拿不出足夠的紙來印考卷,只能緊急調用。
最終,570萬名考生,懷揣著難得的名額和奮發的意氣,從農村、工廠、部隊等地,如潮水般涌向考場。27萬年輕人在第二年的春天,邁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這一年的高考,積聚了太多的期望,成為一個國家的時代拐點。
40年前的此刻,我正在考場上
12月15日,一群從杭州大學(1998年杭州大學和原浙江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校合并為浙江大學)畢業的77級、78級高考親歷者以特殊的方式重回母校,相聚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為他們集體創作的一本非虛構回憶錄《120個回望——紀念高考恢復40周年》(以下簡稱《120個回望》)舉行首發式。
“就是此時此刻,我正坐在臨平中學的考場上奮筆疾書,上午考政治,下午考數學!笔装l式上,《120個回望》主編、杭大政治系78級祝毅(現任杭州農副產品物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對1977年的12月15日記憶猶新。雖然那場戰役他失敗了,第二年再度赴考,終于拿到了夢想中的錄取通知書。他當時的成績是臨平中學文科復習班的第二名。
“和所有的77、78級群體一樣,杭州大學77、78級是一個濃墨重彩書寫歷史的群體,在這個群體里走出了共和國的省部級干部、院士、文科領軍人物、大學校長、上市公司創始人、全國一流的城市建設與運營商和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弊R阏f。今年5月下旬,他和78級政治系的壽劍剛一起倡議杭州大學77、78級校友撰寫文章紀念高考恢復四十周年。
大家紛紛響應,不到兩個月就征集到了181篇回憶文章。書中收錄的120篇文章正是從中遴選出來的,作者涵蓋了杭大當時全部12個系的學生,收錄有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壽劍剛,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茶人三部曲》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等人的文章。為什么是120篇?祝毅解釋:“是為了向母校致敬,今年是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
回頭看看,正是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
原杭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薛艷莊參與了恢復高考的工作,在他眼里,77級和78級學生是非常特殊的,長身體的時候吃不飽,上學的時候沒法好好上學,該上大學時高考停止了,該就業時上山下鄉,“好不容易等到恢復了高考,卻已上有老下有小,拖著沉重的生活負擔與下一輩的年輕人在千軍萬馬擁堵的獨木橋上競爭!彼浀糜形唤淌谠浐退倪^,這兩屆學生是空前絕后的,過去沒有過,今后也不可能會再有這樣經歷復雜、年齡懸殊的學生。
作為中國恢復高考后的頭兩批大學生,“77級”和“78級”早已是一個文化符號。1977年冬天沒有考上的,很多人在1978年夏天又考了一次。如張藝謀、許家印、馮侖、易中天、徐小平、陳丹青……他們都是77級、78級高考親歷者。這兩屆學生,后來很多成了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如杭大歷史系,兩個班70名學生,出了十多位房地產商。1994年,36歲的前黨校教師宋衛平以15萬元起家,開創了“綠城”。4年以后,他的大學同學壽柏年加盟,兩人成為“黃金搭檔”。很多人把壽柏年稱為“宋衛平背后的男人”。
《120個回望》中收錄了壽柏年的“1977高考雜憶”。參加考試前,他是蕭山農場的一個知青,那一年農場2000多知青,只有壽柏年一人考上了!岸,我已年逾耳順,老之冉冉而至矣!反觀來路,參加1977年高考無疑乃我人生之最重要轉折點,從那一刻起,個人的命運匯入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因此,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當祖國幾千年難逢的大時代到來之時,我們正躬逢其盛,并深受其益!
有著同樣感慨的還有曾任海寧市市長、現任浙江中浙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政治系78級應忠良:“1978年,既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步入正軌的新起點,也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那年,我以總分327分的成績被杭州大學政治系錄取,成了我們村歷史上通過高考考取的首名大學生!
中文系78級的陳建新,高考前在杭氧廠工作。他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參加每年的高考閱卷,2000年開始擔任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組的大組長,每年的浙江滿分作文及高分作文都要經由他和審閱組的老師審讀確定。他說:“回頭看看,正是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師生同考,同學年齡差倍很常見
翻看著《120個回望》,40年前,120位學子的高考故事,每一個都是如此鮮活。
中文系77級的岳耀勇,退休前在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工作,他清晰記得40年前的高考作文題目是《路》,“我和很多同學一樣,都引用了魯迅的名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彼浀酶呖颊Z文卷子里有個詞語解釋,要求解釋“高屋建瓴”中“建”的意思,考試結束后他翻《新華字典》才知道是“傾倒”的意思。他記得杭大中文系在文二路海洋二所附近上寧橋邊的田間小道里面,“進入大學后,我得知中文室資料室有個管理員,這位老太太居然是陳學昭,頓時傻掉了,大作家居然是資料室管理員。正是因為進入杭大,我才有機會向眾多國內名宿求學,像敦煌學權威姜亮夫、一代詞宗夏承燾等等!
當時師生同考,同學年齡差倍的現象比比皆是。在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院工作的中文系77級盧敦基回憶,“1978年的3月初,身為復員軍人的姐夫帶著第一次出遠門的我來到杭州大學報到。所有的人都跟1951年出生的姐夫打招呼,都以為我是他帶出來玩的。我當時離16周歲尚差4個月,在班里年紀最小。就這樣,我與一幫都比我大的同學一起度過了珍貴的四年大學生活!
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也15歲就考上了大學,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政治系78級的壽劍剛在發布會上讀著羅衛東的“十四歲的高考”一文時,仿佛看到了那個少年大學生:“那天他要來杭州上大學,幾乎全村的鄉親都舉著火把在大山深處送他!眽蹌傞_玩笑,“沒想到如今的他蛻變成了一個煽情的油膩中年男子!
祝毅透露,因為時間相隔太久,有些細節每個同學的描述都會有出入,所以,書中涉及的史料和數據都經過編委會的反復考證,在浙江省檔案館、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浙江大學檔案館的支持下完成了歷史資料和數據的收集工作。
祝毅說:“歷史的本質是每個人的具象史,一個國家的歷史,是由每個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經歷所構成的。雖然很多同學的投稿文章沒有收錄到書中,但征文的原稿已經全部裝訂成冊,捐贈給浙江大學檔案館永久保存!
40年,浙江的高考錄取率從1.4到90
畢業后就進入浙江省高校招生辦的物理系77級宣成,從當初的省招辦到后來的省教育考試院,一直都和“高考結緣”,并參與、見證了高考管理手段現代化的全過程。他透露了個數字,浙江高考從1977年錄取5346人,錄取率為1.4到2017年錄取27.2萬人,錄取率在90左右。
40年來,高考一直伴隨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你我都曾是“高考”千軍萬馬中的一員,這條路,浸透了幾代人的淚水、歡笑,寫滿了青春記憶。
正如壽劍剛所說,“這本書對于每一個作者,都是珍貴的芳華記憶,極為難得的口述歷史。我想,80、90后的年輕人,讀完這120個和他們的高考完全不同的故事,應該能更理解他們的父輩,了解共和國的這段歷史并從中汲取養分和力量!
《120個杭州大學學子的高考記憶》相關相似閱讀參考資料:
致高考學子、祝福高考學子的祝福語、祝福高考學子的古風歌、高考學子祈福、高考學子、山東學子高考難、杭州記憶、杭州記憶酸奶、老杭州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