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師范大學是我市唯一一所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是推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的重要力量,對于促進杭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加快杭師大的建設與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在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中的智囊團、創新源、人才庫作用,現就支持杭師大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1、重要意義。近年來,在省、市兩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學校自身的努力下,杭師大得到了較快發展,辦學條件極大改善,師資力量明顯增強,專業教育和學科水平顯著提高,人才培養規模和層次有效提升,綜合性大學框架基本形成,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顯現。支持杭師大加快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是促進市屬高校整體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實現我市高等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我市打造品質教育、建設“文化名城”和“教育強市”的應有之義,對于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2、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堅持發揮政府主導力與學校主體力相結合,支持杭師大按照“促轉型、上水平、拓空間、創特色、作貢獻”要求,統籌教育資源、優化學科布局、提高辦學水平,使其人才培養質量、科研學術水平和辦學綜合實力有顯著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作出更大貢獻。
3、發展定位。實現杭師大由師范大學向綜合性大學、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普通大學向一流大學的轉型,建設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
4、奮斗目標。按照“兩步走”思路,在建成省內一流綜合性大學基礎上建設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第一步,建設省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經過8年努力,到2015年,杭師大辦學水平與綜合實力進入省內高!暗谝环疥嚒,位列全省前5位以內,在全國普通本科院校中的排名上升至100位左右;辦學層次提升至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學位授予權實現零的突破,博士點達到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達到1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達到100個,本科專業達到60個;辦學規模適度擴大,全日制本科辦學規模達到24000人、普通研究生達到3000人、留學生規模達到1000人;本科生、研究生、成教學生等人才培養質量達到省內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分批建設的省級重點學科達到12個、其中省級“重中之重”學科達到3個,國內有影響的學科4個以上、省內有影響的學科8個以上,新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基地或重點實驗室2個;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取得新突破,在引進和培養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和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方面實現零的突破;科研工作進入省內一流,科研成果、科技論文的綜合排名進入省內高!暗谝环疥嚒、全國同類高校前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年均達到40項,科研經費年均增長25以上;服務地方發展能力達到省內一流,與地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有效拓展,產學研實力顯著增強。第二步,建設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在建成省內一流綜合性大學基礎上,再經過10年努力,到2025年,杭師大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進一步提高,辦學特色進一步鮮明,若干學科走在國內高校前列,力爭成為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
二、支持重點和基本原則
5、支持重點。圍繞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的發展定位和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支持杭師大“促轉型、上水平、拓空間、創特色、作貢獻”。
——促轉型。支持杭師大深化教育改革,實現學科結構、人才結構、辦學特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關系、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機制的重構和創新,推進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目標、辦學形態的轉型,以轉型促發展,以轉型促提高。
——上水平。支持杭師大內涵提升與外延擴張“兩手抓”,重點支持杭師大在加強博士點和碩士點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重點學科創建和提升、重點實驗室建設等內涵提升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推動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的上水平。
——拓空間。支持杭師大實施整體搬遷,盤活存量資源,拓展辦學空間,建設數字化、節能型、花園式的新校園,為培養人才提供空間上的保障。
——創特色。支持杭師大走特色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出大師、出精品”,突出主攻方向,強化特色優勢,充實發展內涵,進一步形成“杭州特色”。
——作貢獻。引導和支持杭師大把“服務地方發展、爭取更大作為”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宗旨,立足自身優勢,面向社會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6、基本原則。圍繞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的發展定位和主要目標任務,以超常規的政策、超常規的舉措,支持杭師大實現超常規的發展。
——堅持兼顧平衡、重點支持原則。在點面結合、兼顧支持市屬其他高校發展的同時,實行支持杭師大的特殊政策,以杭師大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為突破口,帶動市屬高校整體辦學水平上新臺階。
——堅持整合資源、傾斜支持原則。用足用好我市現有各類政策,加強政策資源整合,市級有關專項資金按照同等優先、適度傾斜原則,對杭師大申報的有關項目加大資助力度,支持杭師大的建設和發展。
——堅持服務地方、注重績效原則。在為杭師大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杭師大與地方的合作,切實加強對扶持經費的使用監管和階段性目標的績效檢查考核,使杭師大的科研和科技創新活動更有效地服務地方發展,提高扶持政策和資金的實效。
——堅持完善機制、合力支持原則。加強對杭師大改革和發展的領導和指導,推動杭師大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挖掘發展潛力,形成杭師大與地方發展相互支持、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
三、支持杭師大改善辦學條件
7、把杭師大發展規劃作為我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分規劃。將杭師大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列為我市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杭師大發展規劃列為杭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分規劃,由市委、市政府批轉實施《杭州師范大學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規劃》。
8、加大市財政對杭師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每年市財政安排的杭師大教育經費增幅要高于市財政支出增幅、高于全市教育經費增幅、高于省屬高校撥付標準,并保留每年3000萬元的辦學經費支持。同時,在杭州市社會發展重大項目專項資金內切塊支持杭師大建設和發展。2008年市財政安排杭師大年度預算內各項經費支出6389億元,其中在市社會事業重大項目專項資金中一次性安排杭師大整體搬遷建設專項經費4億元。
9、市級有關專項資金優先傾斜資助杭師大項目。按照同等優先、適度傾斜原則,科技創新、工業發展、服務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市級專項資金加大對杭師大申報項目的資助力度。在市科技局市屬高校重點實驗室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150萬元用于杭師大重點實驗室,市屬科研院所專項資金向杭師大開放,市產學研合作項目專項資金優先安排杭師大申報的項目;杭師大申報信息化建設項目,參照市直部門給予資助;杭師大及其所屬企業申報信息港、新藥港、重化工業、信息服務與軟件業、高技術產業化、絲綢與女裝產業、工藝美術及旅游紀念品等市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資助,市有關部門給予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市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對杭師大有關項目實行優先安排或采取定向委托實施等辦法給予傾斜。
10、支持杭師大進一步完善校園發展布局。支持杭師大實施整體搬遷,在余杭倉前高教園區建設新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3000畝。支持杭師大盤活土地等現有存量資源,用于杭師大的建設和發展。
四、支持杭師大提高辦學水平
11、支持杭師大等市屬高校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將杭師大增列為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杭師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資助納入市人才專項資金資助預算范圍。在繼續執行市級現有人才培養引進政策的同時,對我市列入國家“百千萬”、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省“151”一二層次等國家和省部級培養人選,分別給予不低于市“131”人才第一層次資助額度的配套資助(對同一人不重復資助);支持杭師大等市屬高校學科專業領軍人物、優秀骨干教師、優秀科研團隊帶頭人到國外進行中長期進修和培訓,適當增加市屬高校參加市級國外“MPA”班和“131”人才國外中長期進修班的名額;對杭師大等市屬高校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納入市人才專項資金資助范圍;同意將杭師大高層次人才招聘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外招聘干部和人才的范圍,將杭師大高層次人才納入市高層次人才庫管理;市人才專項住房和市有突出貢獻人才專項住房分配,向杭師大適度傾斜。
12、支持杭師大等市屬高校加強博士和碩士學科點建設。為加強杭師大等市屬高校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建設,市財政分3年安排市屬高校申博申碩教育專項資金5000萬元,主要用于動態支持杭師大14個擬申報博士學位授予點學科中的8個學科,每個學科建設經費資助總額為500萬元;對杭師大等市屬高校申報成功的一級學科碩士點和二級學科碩士點,分別給予每個80萬元和5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經費資助。
13、支持杭師大等市屬高校加強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建設。每年新增加的市教育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并由市科技局安排相關配套資金,用于扶持市屬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重中之重”學科、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精品課程等的建設,具體實施細則由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負責制定。對市屬高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基地和研究中心、“重中之重”學科、重點學科、重點扶持學科、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精品課程,按國家或省部下撥經費給予1∶1的比例配套。為支持杭師大有機硅化學及材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申報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繼續安排每年500萬元資助經費,連續資助3年。
14、支持杭師大等市屬高校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為進一步推動市屬高校辦學國際化,加快我市留學生教育事業發展,在省政府出臺浙江省來華留學生政府獎學金政策后,市政府設立市屬高校來華留學生獎學金。
15、支持杭師大加快發展醫學教育。加強杭師大現有附屬醫院(市第二醫院)軟硬件建設,使之盡早成為三級甲等醫院。確定市紅十字會醫院為杭師大附屬第二醫院。
五、支持杭師大更好地服務地方發展
16、支持杭師大發揮知識創新、決策咨詢服務作用。為杭師大專家學者服務地方發展提供更好平臺,將杭師大專家學者納入市決策咨詢專家群范圍;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健全杭師大師生到市直部門、區縣(市)和基層掛職鍛煉的制度化機制;支持杭師大參與項目和課題研究,市直部門、區縣(市)、開發區在規劃研究和編制、研究項目招標、專題調研時,要主動邀請杭師大專家學者作為智囊團成員參與論證評審,并將杭師大作為項目和課題研究的優先委托單位。
17、支持杭師大加強校地、校企戰略合作。支持杭師大充分發揮人才、科研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按照豐富合作形式、擴大合作范圍、提升合作層次、追求合作效果的思路,在各個層面開展戰略合作,形成市直部門——杭師大、區縣(市)——杭師大、開發區——杭師大、杭師大——鄉鎮(街道)、杭師大——企業等校地校企對接合作新格局,使杭師大成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