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21-02-09
1992年-2020年中國各季度GDP增速
春節假期之前地方兩會基本開完,各地在發布2020年經濟成績單的同時,也亮出了2021年的發展目標。從去年的GDP“保6”之爭,到今年“GDP目標是否應永久性取消”的熱議,每年年初有關GDP增速的問題總能成為焦點。
搜狐城市盤了盤一線、新一線城市新一年的GDP增長預期,并結合此前各省份的經濟增長目標,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在“灰犀!、“黑天鵝”頻出的當下,這些可能性又有著極大的變數。
不出意外的話,東莞將會躋身萬億俱樂部,上海將會成為首個GDP突破4萬億元的直轄市。不能確定是,重慶和廣州誰才是GDP第四城,兩地排名在2021年會不會對調?武漢提出10的增長目標,今年是否有可能反超杭州奪回第八名?中部地區各省會咬得很緊,網紅之城長沙能否會甩開鄭州?
增速預期最低6最高10
我們先來看各大城市的新年flag。作為去年疫情防控的核心戰場,湖北疫后經濟發展令人矚目。武漢去年開工建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70個,GDP總量15616億元,尚在全國城市前十,穩住了基本盤。今年武漢提出10的增長目標,與湖北省目標一致。搜狐城市注意到,湖北省內其他幾個經濟重鎮宜昌、襄陽、荊州、黃石則是提出11的增長目標。
自打2012年以來,武漢GDP連續八年壓杭州一頭,去年武漢GDP負增長被杭州反超,差距為490億元左右。2021年,杭州的增速預期為7,武漢是否有機會追上杭州值得關注。如果說武漢和杭州的排位有懸念,那么長沙和鄭州的差距將是毫無懸念的拉大。
最近幾年鄭州經濟發展突飛猛進,2020年,長沙GDP只高過鄭州91億元,背后追趕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不過,長沙新年增速目標為8,鄭州目標為7.5。在如此預期之下,長沙可以稍微緩口氣。
長沙和鄭州的GDP差距算小了,但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競爭選手青島和寧波的差距更小,青島去年的GDP只比寧波少8億元。青島公布的新年GDP增速目標為8,寧波兩會本月底才召開,增速目標尚不明確。兩大港口城市今年的對決,值得期待。
目標跟長沙、青島(增速目標8)相同的城市還有濟南、合肥,這兩個城市都是新晉萬億俱樂部成員。在踏上了萬億臺階之后,濟南合肥是勢如破竹繼續狂飆(兩地去年增速分別為4.9、4.3),還是到頂怠速增長放緩,也是看點多多。
成都、杭州、南京、西安、長春這幾個省會城市的增速目標設定為7,除了長春,其他四個城市都是萬億俱樂部成員。在此之外,天津深圳設定增長目標6.5,北上廣及蘇州、佛山增長目標為6,畢竟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要更加困難。而“6”也是所有城市目標的基底數。
城市增速大致匹配所屬省份
看完各大城市增速目標,我們再來看看省級層面的增長預期。截至2月6日,已有29個省份公布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各省目標均不低于6,湖北、海南設為10以上,冠絕全國。相比去年的經濟增速目標,湖北、海南分別上調約2.5個百分點、3.5個百分點。
上調幅度較大的還有以下省份:山西從去年6.1左右上調為今年的8,上調約1.9個百分點;天津去年GDP增速目標為5左右,今年上調為6.5;吉林去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6,今年為6-7;廣西從去年的6-6.5直接上調為7.5以上。
增速目標較高的省份還包括,西藏定為9以上,云南設為8以上,山西、安徽設為8,江西、貴州設為8左右。廣西設為7.5以上,福建設為7.5左右,河南、湖南、寧夏為7以上?梢园l現,去年增速前三的西藏(7.8)、貴州(4.5)和云南(4)今年目標依舊高調。
廣東、江蘇、山東GDP位居全國前三,這3個經濟大省2021年GDP增速目標均為6以上;內蒙古今年經濟增速目標與去年一致,均為6左右。陜西去年、今年增速目標均為6.5左右。這五個省份的增長預期都比較保守,不過前三位是大象跳舞,后兩者是積重難返。
比較省級層面和省內核心城市的增長預期,二者基本上是對應關系——省級等于或略低于核心城市增長目標。例如湖北和武漢目標都是10,安徽和合肥都是8,四川和成都都是7。同屬江蘇,蘇州6的目標與省級平齊,而南京目標7——畢竟蘇州GDP體量超過2萬億,比南京多了5000余億。
而鄭州、杭州、西安的增長目標分別比河南、浙江、陜西高0.5個百分點;差距相對較大的是長沙與湖南,濟南/青島與山東,前者相差1個百分點,后者相差2個百分點。上述經濟增長預期“爭先”的城市,特別是中西部城市,都是強省會踐行者。
多個城市未來五年瞄準“萬億”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有些城市還公布了未來五年的增長預期,而“萬億”是其中的關鍵詞。前面說了,上海今年的GDP總量極有可能突破4萬億,而這個數字也是新貴城市深圳未來五年的目標。
去年深圳GDP增速3.1,總量為27670億,目前深圳市級層面還未透露今年增長目標,不過部分轄區已立起flag,其中,寶安為7,龍崗為3,龍華為8,福田為6.8,鹽田為6.5。早前深圳發改委透露,十四五總體目標包括,2025年GDP超4萬億,世界500強超10家。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南京要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超大城市。相比南京,杭州目標更高一些,杭州十四五目標包括GDP突破2.3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8萬元。
杭州旁邊的嘉興也提出“萬億”計劃:到2025年,GDP達9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5萬元以上。目前GDP總量5500多億的嘉興要向萬億沖刺,難!此外,GDP總量6658億長春也提出要建成“常住人口超1000萬、經濟總量邁向萬億的特大型城市”。
剛剛捅破“萬億”窗戶紙的合肥與濟南,目標更具體更“昂揚”。其中,合肥是“到2025年,GDP總量力爭達到1.6萬億元,在全省首位度穩步提升,人均生產總值進入長三角城市前十,綜合實力邁入全國城市二十強并力爭前移”。濟南是“到2025年,GDP年均增長7,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常住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
總體而言,在萬億俱樂部城市今年擴充到23個之后,進入GDP排行榜的門檻是越來越高了,想擠進榜單前列,更是難上加難了。不過,對于GDP“后進生”,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那就是改變評價體系。
1999年至2020年中國GDP總量及增速
GDP增長目標是否有必要存在
“從今年開始應該永久性取消GDP增長目標,而把穩定就業和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政策最主要的目標!毖胄胸泿耪呶瘑T會委員馬駿的這番言論,又帶來了一輪關于GDP是否還有意義的討論。
日前,2019年中國GDP最終核實數發布,比2020年初發布的快報數減少4350億元,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這也引起了大家的猜測。國家統計局回應說,調整修訂是正常制度化安排,不像有些網友調侃的那樣,是為了做大2020年GDP增速。此次只下修了4350億元,這對以百萬億計的GDP總量增速幾乎沒影響。
解釋得很明白,不過關于GDP的爭論并沒有止息。2015年,各地下調GDP增長目標,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未提GDP預期增長,曾引發關注。多位專家認為,用GDP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的確存在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發展質量的問題!暗獹DP指標仍在發揮作用,而這一問題牽涉甚廣,替代指標難尋,退出并不容易實現!
中國的宏觀調控目標,不能從過去的唯GDP轉向唯就業、唯通脹的目標,“必須多元化,并且是多途徑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預測,2021年,決策層不會對GDP增速提出具體目標,但會強化底線管理,“比如增速不能低于多少”。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要注意“同比很好、環比不好”的現象。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受去年的低基數影響,今年經濟會出現補償性增長!耙⒁猸h比和同比的差距,也要考慮到2021年經濟發展的基數問題,以及2020年采取的調控政策的滯后效應!
按照專家的說法,各大城市關于GDP增速的“新年flag”里大概有6是“躺著就能完成的”,如果要脫穎而出,必須要拿出“更好的表現”。
(西窗撰文藍橋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資料: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
人大副校長:GDP增速可不設具體目標,但應強化底線管理.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