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20-01-06
杭州濱江最后一個城中村拆遷,別了,老房子!等你,新房子!發布時間:2020-01-0609:39:14
聯莊,在浦沿街道北部。過去,人們在錢塘江邊開墾荒地,逐漸聚居到這里,“很多村莊連在一起”,所以取名“聯莊”。
這是濱江最后一個城中村。
2019年末,這里的原住民和租住在這里的一萬多名“杭漂”,都和這個村子揮手做了告別。一起說“再見”的,除了這里的老房子,還有往日熟悉的日常。
對生活、工作在濱江的人來說,聯莊應該是一個熟悉的地方,江南大道橫貫其中,距最近的地鐵站不足800米。周邊有杭州高新軟件園、中恒世紀產業園、德信AI產業園、貝因美……值得一提的是,這里也是濱江鼎鼎有名的美食地。
對濱江的美食,可能不少人都會提到明德路上的啦喜街美食廣場,也就是以前大家嘴里叫的“垃圾街”。
聯莊一區里其實也藏著一條美食街,人們把它叫作“濱江好吃一條街”。熱鬧程度和啦喜街不相上下。
200多米長的街兩邊,集聚了200多家菜館、小吃店,相當密集。
一家家的餐館和小店鋪,就結伴藏在農民房的一樓里,街上也常常能看到推著小車賣炒粉、砂鍋等小吃的。
東北菜館里,有一位直爽的馬姐,每樣菜都會給你裝滿一整盤;貴州山里的漢子,在這里開了家黃牛肉館,晚餐時間永遠要排上一條長長的隊伍;還有能做出很好吃的雙味魚頭的湘菜館,每次都會給你送一兩樣開胃小菜……
這樣的美食街,越夜越熱鬧。一到晚上就會冒出很多人。這里可能曾是很多“杭漂”們
度過愜意時光的地方,下班后,在這里喝上兩杯啤酒,叫上幾把燒烤,在一次性酒杯一次次的碰撞間,吐槽一下工作上的煩心事,聊一聊喜歡的女生……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城中村拆遷,雖然告別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但是,幸福的城市有機更新肯定能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2019年的最后一天,聯莊社區書記韓虎根發了一條如“散文詩”般的朋友圈,作為和濱江最后一個城中村的告別:
別了,老房子。
千般不舍,萬般不愿,騰房的日子就這么來了。
別了,老房子。
這將是一道記憶分割線,再次提起她時,可能不再是“我家”,而是經過很多形容詞修飾的一個地方,或許是“以前的”“曾經的”“小時候的”老房子。
甘蔗、蘿卜、番薯、棉花、水稻,一分一厘攢起來的房子,一磚一瓦蘊藏著勤勞與智慧,大缸小壇滿是咸白菜,卻最有家的味道。
老房子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見證了家庭的漸漸富足,也見證了幾代人拼搏努力換來的幸福。
如今,只待搬遷完畢,然后,這里將興建起一幢幢漂亮的新房子。
老房子雖有萬般好,卻終會隨著時光遠去。老房子里充斥著租客們熙熙攘攘的聲音,生活品質大打折扣,甚至日日夜夜都要面對不小的安全隱患和責任風險。
擁擠的巷子里停不下車,有時連電瓶車都要側身而過,更談不上為孩子們提供嬉戲打鬧、健康成長的好環境。
騰出的土地用來造新房子,供孩子們上幼兒園,供大人們悠閑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老房子消失的只是軀體,卻給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空間,在她的地基之上,將筑建起嶄新的生活和美好的明天。
臨別,讓我們好好合個影,留下那永遠的記憶。
別了,老房子。
等你,新房子。
濱江最后一個城中村的故事,都在這首“散文詩”里了。
聯莊三區24號陳水甫
看過老黃歷后他選在臘月初八搬家
2020年1月2日,濱江聯莊三區24號的陳水甫決定搬家了。
為什么選這一天?因為他看過老黃歷了:農歷臘月初八,宜拆卸、修造、動土。
挑一個黃道吉日搬家,對老一輩的農村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事情。1月2日,這是67歲的陳水甫兩個月前就算好的日子。
陳水甫家的老房子,是一幢4層樓高的房子,大概有16個房間。
“2000年蓋好的房子,就要搬了!崩习閮河行┎簧,“蓋房子的錢,都是我們每天一大早去城里賣菜換來的,多少辛苦嘞!
這兩位老人都是當地的農民。當年,每天一大早,老兩口就摘了自己田里種的菜,肩上挑著一擔,背上背著一筐,去杭州城里賣,里面裝著青菜、蘿卜、毛豆、茄子。
“這幢房子下面,原來是幾個池塘,都是我們一鍬土一鍬土填起來的!睂@幢房子,老陳兩口子是很有感情的。
2000年房子蓋好后,靠收房租,一家人一年下來有大約20萬元的收入。一年少了這筆收入,心疼嗎?老陳眨了眨眼睛說:“那肯定舍不得的呶,但城中村環境不太好,有安全隱患,這樣住下去也不是辦法。而且政府給我們的政策也蠻好的!
上個月,老陳老兩口,兒子兒媳,兩個孫子,還有88歲的老母親,一家7口,已經搬到3公里外信誠路上的過渡房里住了。
以后,老陳一家以后會住進濱江寶龍城,大家伙兒口里的“高檔房子”。
聯莊三區09號陳云道
這個房子我看著它蓋起來也想看著它倒下去
聯莊村有不少陳姓人家。
1月2日下午,我在村子里還碰到了“;貋砜纯础钡年愒频。
55歲的陳云道是開著一輛黑色的小車來的,他把車子停在路口,帶著我走到他家——聯莊三區9號,這也是一幢4層樓的房子,門窗已經被拆掉了,門口都是細碎的玻璃,每走兩步,腳下都會響起“窸窸窣窣”的聲音。
4層樓,村里人把這樣的房子叫做“小洋別墅”。
陳云道家的老房子也是2000年蓋起來的。拆遷前,這幢房子被改造成了25個房間用來出租,每間房每個月的房租在1000元-1600元之間。
2019年,租房形勢不錯,陳云道家的25個房間都租滿了!耙驗闉I江其他城中村都拆了嘛,我們這個村子是最晚拆的,他們沒地方住了,就都住到我們這兒來了!标愒频勒f。
這些年來,陳云道和租客們住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幫他們打掃房間,誰家的家具壞了,也會去修。
收入雖然不錯,但陳云道也覺得村子里有一些安全隱患,“還是有點擔心的!
陳云道在這里住了50多年,在這里長大、結婚、生子,他的兒子也是。2018年,兒子也在這幢房子里結了婚。
現在,在已經搬空的一樓大廳里,大紅色的喜字還貼在墻上。
估計到2020年上半年,聯莊三區的房子就會被推倒了,村子里路邊的菜地也要被推平。陳云道說,可以的話,房子被推倒的那一天,他還會來看看。
“這個房子是我看著它蓋起來的,我也想看著它倒下去!
聯莊社區五組副組長莫榮興
我既是干拆遷的,也是拆遷戶
居民們的心思,我懂……
拆遷是個難干的活兒。
聯莊社區五組副組長莫榮興,原來是做防暴工作的!耙郧拔铱墒莻暴脾氣,干了幾年拆遷,脾氣都變好多了!
“大家都以為干拆遷的很兇,其實不是的。房子拆了,確實難受,得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拆遷這個工作才能做得好!蹦獦s興說,他既是干拆遷的,也是拆遷戶,居民們的心思,他懂。
從丈量到騰房,莫榮興不知道去過居民家里多少次。
陳云道家原來有一只大土狗,每次看到他上門,就沖上來大喊大叫。到了2019年年底,他再上門時,這條大狗都搖頭晃尾地往他腿邊蹭了。
“哎呀,來太多次了,太熟了!标愒频勒f。
以前居民遠遠地看到他,就把門給關上,“不見的”,F在,居民們在路邊碰到他,都會從口袋里抽出一根煙,分他一根抽。在莫榮興看來,這都是拆遷工作中攢下的情誼。
“肯定舍不得拆的啊,但這是大勢所趨,以后的日子肯定還會更好的!蹦獦s興總這樣說。
拆遷這個活兒,聯莊社區干得細致。搬家的時候,給每戶人家都發了20多個紙箱和編織袋,還安排了車子,把居民家的東西一車車給運到過渡房里去。
不過,大家更樂意提及的,還是“與老房子合影”的服務。
騰房前,社區請來了攝影師,有拍照需求的,都可以跟社區說,他們會安排攝影師上門給他們拍一張合影,洗出來送給他們。
不管有多么不舍,他們都要離開了,離開老房子,也離開起鍋前,抬腳就能摘兩根蔥炒菜的熟悉日常。村子里,很多人大半輩子都沒怎么拍過全家福,就在這“咔嚓”一聲里,以后,他們對往日的惦念,又多了一個窗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