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陳霖正在做開學前的最后準備,8月底,他就要到杭州的一家高復學校開始他的復讀生活。
今年高考成績出爐后,陳霖做了成長18年來最大的一個決定:成為一名復讀生,并著手找一所高復學校報名。不過,打聽了一圈下來,他發現老家已經沒有高復學校了,于是他來到杭州,但發現杭州可供選擇的高復學校也只有兩所。
時間倒回至2007年,王峰和四個同學一起來杭州復讀。彼時正是高復班最如火如荼的時期,杭州的高復學校有二三十家。
從王峰到陳霖,可以看出近十年來高復機構的盛衰。近些年,高復市場連續萎縮,2017年浙江省又將實行新高考方案,對于高復市場,很多人持悲觀看法。
那么,在中國已存在了幾十年的高復班,會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嗎?
現狀
高復市場連年萎縮
今年6月22日晚上,陳霖獲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績——文科630分。“考砸了!”這個分數,和他的預估嚴重不符,“比預計的少了近40分”。確實,只比一本線高4分的考分,并不能讓他報上一個自己滿意的學校和專業。
和父母商量后,陳霖做了一個決定:不填志愿了,明年重考,“再為自己奮斗一年,不管明年考好考差,都不后悔了。”
于是,陳霖和爸爸媽媽開始尋找高復學校。在老家慈溪讀高復,是他和家人認可的最好選擇,但詢問了一圈后,他發現“慈溪在幾年前就已經沒有高復班了”。此后,他只好來到杭州,最終在這里僅存的兩家高復學校中選擇了一所。
這些年,高復市場的連續萎縮顯而易見。
2007年到2008年是高復市場最為火爆的階段。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1010萬名,其中復讀生近300萬人,接近考生總數的30,浙江省的高復學生有五六萬人,占全省高考總人數的15;2009年,受高中新課改的影響,高復生人數首次降低,而近幾年,高復生大致是全省高考人數的5。
在杭州,2007年杭州市區參加高考的總人數為18992人,其中高復生占30.6;2008年,杭州市區參加高考的總人數為19075人,高復生的數量達到頂峰,超過6000人,占高考人數的34.6;2009年,杭州市區參加高考總人數1.4萬多人,高復生人數下降,約占當年高考人數的20。而近幾年,杭州每年的高復生都只有兩三千人。
杭州市教育考試院的錢國良老師見證了這幾年的高復班變遷:“杭州市區從2005年開始,允許高復班集體報考,當年不足2000人。隨后幾年,高復生持續增加,到2008年達到高峰,超過6000人。”他說,高復市場的萎縮始于2009年的高考改革,那一次考試模式變化很大:所有考生英語聽力都要在平時考,?粕耐ㄓ眉夹g、信息技術也需平時考,這讓不少當年的考生對于“再考一次”望而卻步。
高復機構謀求轉型
雖然這幾年全省高復生的比例為5并趨于穩定,但由于高考生總人數連年下降,高復生總人數其實也一直在下降。
市場就這么大,僧多粥少,高復機構也在不斷轉型謀求出路。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東陽就一直是浙江有名的高復“基地”,在鼎盛時期,高復學校有12所,在校生1.5萬名,生源遍布全國各地。但從2009年開始,東陽就有高復學校因招不到學生而相繼關門,到去年,僅剩下5所。
杭州也是省內高復學校的另一集聚地,最火爆時,高復學校有二三十家,但現在只剩兩家。據業內人士說,一些規模小的機構,有的在市場競爭中被兼并,有的改行做其他補習班,有的則直接關閉。
目前杭州僅存的兩家高復學校是求是高復和建人高復,辦學規模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大的。
不過,無論是求是高復還是建人高復,在多年前就已開辦其他機構,比如民辦中小學、成人教育等。像上世紀90年代創辦的建人高復,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涉及教育多個領域的文教集團,包括建人高復、浙江建人專修學院、杭州仁和外國語學校,在發展中不斷地轉型。
縱深
多方面因素導致高復不再“熱”
“高考人數下降、高考錄取率提高、考生趨于理性都是導致高復市場萎縮的原因。”錢國良分析說,高復是伴隨著高考恢復而產生的一種市場形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高考錄取率較低,升學鮮有其他出路,選擇高復的同學比例蠻高。
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高考錄取率也開始逐漸升高,從開始的40-50漲至80-90。以浙江為例,保持80多的高考錄取率就已經有好幾年了。高考錄取率高就會導致錄取線低,像今年我省統一劃定的控制分數線文科為263分、理科為266分,屬于近幾年里最低,換句話說,100分的試卷,只要考到50分就能夠上大學(?/高職)。
近些年選擇讀高復的學生目的也更多元,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只想考上一所大學”的想法不同,現在的高復生中,有平時成績不錯、但高考失手的考生,也有高考填報志愿失誤導致落榜的考生。
“但高復只能是擔當‘消防隊員’的角色,是一種補救措施,而不是常態。”錢國良曾做調查,高復的學生中,僅有三分之一能比前一次考得更好,三分之一原地踏步,三分之一不進反退,“現在早已不是一考定終身,除了高考,升學通道也更多了,例如申請國外高校、考自考等。”在他看來,學生對待高復的態度更為理性,盲目讀高復的少了。
高復班會淡出歷史舞臺嗎?
種種原因導致高復人數下降,高復班會淡出歷史舞臺嗎?
今年,被很多家長認為是2017年“新高考”實施前能讀高復的最后一年。杭州建人高復學校創辦人桑堅信說,今年建人高復有900多人報名,是去年的一倍多。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在“新高考”剛實行時,因為考試模式大變,選擇高復的學生很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當“新高考”穩定下來后,高復又將回溫。2017年新高考方案規定,除語數外三科必考外,其他幾門作為選考科目,且成績兩年內有效,浙江省高考英語也是一年兩考,成績兩年有效。到2018年高考時,浙江高考復讀生重新高考只需考語文、數學兩門即可,復習一年只攻兩門,高復生的優勢很明顯,這對高復市場來說,是很大的利好。
“對于平時成績就不理想的同學,三年高中學習都沒有提高成績,卻指望高復一年突飛猛進,這并不現實。無論是老的高考制度還是新的高考制度,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沒有漏洞可以鉆。”錢國良認為,高復市場已經趨于穩定,高考制度的銜接過程,或有波動,但不會掀起太大波瀾。
在桑堅信看來,高復的未來,不會走“消亡”或“火爆”這兩個極端。這幾年大浪淘沙,能存活下來的高復機構會逐漸穩定在一個正常的水平,只要高考在,就有復讀需求在。
他曾去中國臺灣地區考察,發現那里的高復的歷史和發展很有借鑒意義。在臺北車站附近有一條著名街道南陽街,被稱為“補習一條街”,在300多米的狹長街道里,聚集著各類補習班,鼎盛時期,這里的高復班就有近50家,各地學生希望在這里補習后“鯉魚跳龍門”。“臺北的高復班也一直在減少,這幾年只剩下兩三所,但都活得很好。”他說,雖然當地的升學率已接近100,但學生對于高復的需求一直都在,這也是升學方式多元的一種存在。
本文中學生名字應受訪者要求,均為化名)《杭州最火爆時有二三十家高復學,F在僅剩兩家》相關相似閱讀參考資料:
杭州求是高復學校、杭州新理想高復學校、杭州建人高復學校、杭州高復學校排名、杭州建人高復學校好嗎、杭州求是高復、杭州求是高復學費、杭州人文高復、杭州求是高復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