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哪個省的,浙江省杭州市長慶街道:破解老街區文化發展瓶頸有實招 南京老門東文化街區、杭州朗詩未來街區、發展瓶頸、企業發展瓶頸。
原標題:破解老街區文化發展瓶頸有實招
杭州下城區長慶街道社區舞蹈團參加全區文化月暨星級團隊考評展演
杭州下城區長慶街道社區居民在東河綜合文化帶活動
杭州下城區長慶街道杭州中國絲綢城歷史文化街區
地處浙江省杭州市核心區域的下城區長慶街道,面積1.39平方公里,下轄6個社區,人口4.6萬左右,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1.2萬,約占該街道總人口的26,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屬于中心城區中典型的老街區。
近年來,杭州市下城區長慶街道以服務業為龍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企業和務工者入住轄區,為街道經濟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持續增量,并提出了如何破解老街區文化空間容積量不足與建設共享型文化生活圈的矛盾、如何破解基本公共文化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如何破解群眾多樣化文化享受與文化部門要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的矛盾等問題。為此,長慶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合力出招,取得了顯著實效。
實招一:
增強破解文化發展瓶頸的內生動力
據了解,長慶街道每年定期召開書記辦公會議研究部署,成立了文化惠民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意見,分階段提出要求和解困措施,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監督到人。自2013年以來,街道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的支持力度,確保人均文化活動經費15元。街道每年對文化特色社區、文化示范社區、文化示范家庭予以一定資金獎勵。
為保障老街區文化建設轉型升級,長慶街道制定推出了“五個機制”。如建立共建共享機制,以街道社區文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為協調組織,形成以黨工委、社區黨委、轄區單位和社區樓道黨支部共同參與的多層次、網格化的地區文化工作組織領導機制;通過召開黨建聯席會、文明城區創建理事會,邀請轄區單位領導一起對街道、社區的文化建設建言獻策,形成合力推進轄區文化建設共建共享機制;建立社區聯系機制,即以社區為坐標,街道領導班子各成員定期蹲點建立聯系制度,及時了解社區居民文化需求;同時,將文化建設與招商引資、環境建設、社區民生改善等工作聯動,形成黨工委副書記、街道分管副主任、社區分管領導、街道文化員、社區文化員、社區文體骨干齊抓共管文化建設責任體系;街道建立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建立文化綜合體,各社區以廣場、公園、樓道為支撐,建立文體活動點,形成較為完善的覆蓋社區文化活動網絡,使社區居民能就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運用網站、微博、微信等現代傳播手段,及時發布文化活動信息;建立群眾評價機制,在街道制定的《社區文化工作考核細則》中,群眾滿意度作為考核主要內容;年度社區文化工作考核結果予以公示,并與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獎勵,社區評優、評先結合起來;街道對各社區開展文體活動創新績效,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目前,街道綜合文化站有專職人員3名,負責指導各社區文化體育工作。街道文化活動中心配置了4名工作人員,負責文化活動、文藝培訓策劃和運作。街道每年按季度開展社區文化骨干培訓;建立了下城區長慶街道文化志愿者大隊,聘請吸收轄區內文化人才加入公益文化服務的行列。
積極優化資源配置,形成文化惠民服務圈。新建了街道社區文化綜合體,招聘管理人員4人,享受社區干部待遇。街道文化中心配有電腦28臺,內設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排練室、培訓室、體能訓練室、聊天吧、社區影院等文化活動場所,每周免費開放時間達56小時以上。據悉,長慶街道建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7個、市民學校8個。各社區建有功能齊備、設備先進的文化服務中心。轄區單位的所有文化體育設施讓群眾免費共享。
實招二:
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活動供需對接
每年的新春和元宵節期間,長慶街道以喜慶、祥和為主題,緊扣“過新年、鬧元宵”的民俗元素,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各個社區均舉辦“家門口”的燈會和元宵習俗文化活動,別具一格。其中,浙大御蹕社區、吳牙社區居民與外來民工一起制作和品嘗元宵湯圓,讓身在異鄉的務工者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長慶街道每年都舉辦“鄰居節”活動,在街坊鄰居中架起了一座和諧友愛的橋梁,使社區居民因節日相識、相知、相助、相和。街道還以暑、寒假為時段,組織青少年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體驗活動”,如舉辦“社區青少年爭‘星’”(即愛國星、敬老星、奉獻星、環保星、節能星、守法星、互助星、關愛星、健康星、智慧星)、“我為社區圖書室”“我為困難兒童”“我外來務工子女”捐書等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青少年心中。
實招三:做精做優文化共享新載體
杭州下城區長慶街道轄區內的杭州中國絲綢城、環北市場等專業市場外來務工者多,業余文化生活相對缺乏,但他們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又較迫切,長慶街道便將加強務工者文化建設作為維護文化權益、實現文化普惠、共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來抓。去年還邀請了600多名外來務工者觀看“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文化,共建歡樂進萬家”文藝演出。
針對區域內商務樓宇多、高端人才集聚特點,長慶街道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致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文化環境,舉辦“提高樓宇文化品位,共享企業經營成功經驗”論壇等活動,增強白領團隊的凝聚力,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忱,得到了企業和年輕知識群體的好評。
歷史上的長慶街道轄區享有“絲綢之府”美譽,宋元明清時更是“機杼之聲”遍布街巷,是我國民族工業造絲織綢的發祥地之一。為此,長慶街道連續多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期間主辦“絲綢文化節”,將傳統文化元素植入絲綢商貿街區,游客在觀賞街景和購物的同時,體驗我國悠久的絲綢文化。尤其是G20峰會期間,杭州中國絲綢城歷史文化街區接待了來自美國、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等國的嘉賓代表44批次193人次,展示了中國絲綢的江南文化風和國際范。
同時,針對轄區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現狀,長慶街道切實開展了“文化養老”,采取“以學為主,學樂結合”的形式,根據老人的精神慰藉和健康快樂需求來設計、舉辦各種文娛活動;組建“文化養老”志愿者隊伍,開辦“夕陽聊吧”“健康養生茶吧”“夕陽談心亭”等交流平臺,擴展了老人的交流溝通空間。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边@是杭州長慶街道干部常說的一句話。該街道的文化建設也是干一件成一件、不斷克難攻堅、努力走在前列。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慶街道的文化建設便獲文化部、人事部和浙江省文化廳表彰,是浙江省街道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之一;進入21世紀,浙江圖書館的惠民項目“圖書流通站”最先與長慶街道文化站共建共享。針對省會城市核心區域老街區文化發展的瓶頸破解問題,長慶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堅持以群眾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用文化惠民項目對接群眾多元文化需求;在文化機制建設、文化空間布局、文化資源配置、文化隊伍培育、文化服務效能等方面出思路、想辦法、干實事,得到了轄區群眾的贊譽。
目前,以杭州長慶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中國絲綢城歷史文化街區為文化遺產保護示范點、貫穿南北的中河與東河綜合文化景觀帶為公共文化活動長廊、具有長慶老街區特色的群眾文化生活圈業已形成,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去年10月,杭州下城區長慶街道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文化強鎮(街道)”。
《浙江省杭州市長慶街道:破解老街區文化發展瓶頸有實招》相關參考資料: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浙江省杭州市郵編、杭州市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