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來自陜西的劉先生致電本報96068熱線說,他來杭州找朋友,對方讓他打車到錢潮路!拔野词謾C地圖上的指引打車到了目的地,結果發現根本不是,可周圍的居民都說那就是錢潮路,我再仔細搜了一下,結果發現竟然有兩條同名的‘錢潮路’!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昨天,錢報記者嘗試打開某網絡地圖,輸入“錢潮路”。地圖上出現了兩條互相平行的馬路,仔細一看,兩條路名都叫“錢潮路”。其中一條錢潮路在錢江新城附近,連接嚴家弄路和之江路。另外一條錢潮路在五堡,連接之江東路和艮山東路。兩條“錢潮路”互相平行,中間相距三公里多。
昨天,記者首先來到錢江新城內的這條錢潮路。這條路很好找,從錢江路右轉就進入了錢潮路。這是一條柏油馬路,路面有十多米寬,雙向六車道。在路口的人行道上豎立著一塊路名牌,上面標注了路名:錢潮路。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五堡的這條“錢潮路”。這條“錢潮路”位于五堡社區內,路面五六米寬,只能容納兩輛小車并行通過。不過這條“錢潮路”兩側的店面門牌號上所注明的地址并不是“錢潮路×××號”,而基本上是“五堡×區×××號”。記者問了周邊五六位居民,大家都異口同聲說,這條就是錢潮路——錢塘江的錢,潮水的潮。
按規定,市區范圍是不允許路名重復的。江干區地名辦的工作人員解釋,“正宗”的“錢潮路”位于錢江新城,最初從鳳起東路到之江路,是經市政府正式命名的一條道路,目前這條路已經向北延伸到了嚴家弄路。
而位于五堡的這條其實當地居民一直叫的是“錢朝路”,“五堡社區以前是朝陽大隊,有個‘朝陽中學’,這條村道是從錢塘江邊一路過來,連通到朝陽中學的,所以當地居民就習慣叫‘錢朝路’,后來,朝陽大隊沒了,學校也改名了,但居民還是習慣叫錢朝路!
工作人員表示,相關地圖公司把五堡的這條村道標注為“錢潮路”有誤,前天地名辦已經聯系相關地圖公司請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