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記者林曉瑩)近日,一組《行者無疆》的圖片在朋友圈里被微友大量轉發,這組圖片的拍攝者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男孩,他曾經遠行17天,騎車從太原來到杭州。這組圖片就是在他的旅途中拍攝的。
男孩叫郭偉,是浙江傳媒學院2010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自山西。這次長途騎行足足有近兩千公里,拍攝作品并在以《行者無疆》組照獲得了學院首屆大學生攝影競賽中非專業組一等獎。
為了說服家人,先從太原試騎到老家孝義
郭偉對于自己的騎行旅程他記憶深刻。“在大二時,我就萌生了從老家太原騎行到杭州的想法,給了自己一年時間去準備,包括路線、攻略、健身等。當時我家所有親戚,包括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嬸嬸都覺得我是一時腦熱,小孩子想法。”
郭偉的爸爸,先給郭偉的這個夢想設置了門檻。“為了試下我能不能騎到,爸爸讓我大三暑假從太原騎到老家孝義,之間兩百多公里。我去了一趟,又騎回來,成功向家人證明了自己是能夠進行遠距離騎行的。”
過了家人這一關,郭偉就在那個夏天從太原家中出發,正式發起騎到杭州的征程。他身上帶了很多裝備,有駝包、手套、頭盔、騎行褲、手電筒、打氣筒這些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必備的生活醫藥用品,“因為我不是完全去旅行,我還要上學,這些東西總共加起來有50斤重,后貨架都斷了。”郭偉說。
“由于算錯了時間,第一天就走了夜路。”郭偉說,第一天一騎就騎到了晚上,那時候國道上都是呼嘯而過的大車,他不敢攔。一路上就打著手電,穿著反光強的衣服,一直騎到旅館。
第二天到就騎到了寧晉和夏津的臨界點,開始下暴雨,他身上衣服已經全部濕透。再從安徽五河縣去滁州市的路都是上上下下的波浪形狀的路。“當時我騎到一個山坡最高的點,看前邊兒,波浪山路綿延不絕,后邊兒也是沒有盡頭。”當時他是想停下來歇會,騎著騎著,沒看清前面半米高的牛糞,一下子撞上去了,搞得自己筋疲力盡。
于是,郭偉想搭車到鎮上休息,攬到的第一輛車,自行車放不進;第二輛車,可以放,在糾結的時候車就過了,前前后后躊躇了半個小時,他最后決定,“一定要騎到滁州!”,當時已經過了六點,他摸黑騎夜路,騎到晚上十點,才找到了安頓的地方。
全程騎行1881公里,最快一天騎了140公里
騎行全程17天,如果不算上玩的時間,趕路要花十三天。郭偉算了下,這樣一趟行程下來,一天他平均要騎100多公里,最快一天有140多公里,最少也有個60公里。
郭偉喜歡旅行,以前習慣坐汽車、火車去,現在更喜歡騎自行車,“騎車雖然辛苦,但是可以釋放自我,享受騎行過程的自由感和親近自然的暢快感,而且不用算交通費。”
沿途一路騎行,一路旅游,“我先是到濟南,玩了一天,然后花兩天在泰安,還在徐州停留了一天。”郭偉為了省錢,會選擇當地不用門票的一些景點,比如美術館和博物館等。
前期準備加上路上食宿,郭偉總共用了三千元。
在路上,郭偉還遇上幾個驢友。一個是江蘇鹽城,一個是湖南長沙。他們都在北京上大學,暑假相約好騎車回家,全身裝備就只有車和帳篷。“他們不像我還有這么多裝備,所以路上特別艱難,騎車沒手套手很疼,沒騎行褲屁股也疼。”郭偉說,晚上他們不住旅館,一般會在一些免費開放的公園里或者在派出所的院兒里搭帳篷過夜。
問及路上的收獲,郭偉笑著說:“這是我人生當中最開心最有意義的一段回憶,每天都定好計劃,一睜開眼就要去往下一個地方,每天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認識不一樣的人,感覺特別好。以前不覺得自己能做成什么事兒,這次騎行讓我覺得只要你去做,去想,是能做好一件事情。”
如今郭偉已經開始上班了,他選擇了離家較遠的深圳,做視頻導演,“小時候大人都說筷子拿得高,以后跑得遠,看來真的是這樣。”郭偉說他小時候拿筷子是拿最高的地方。但是盡管這樣,他的未來還會帶著他的自行車騎下去,去更遠的地方,去敦煌和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