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記憶寶藏里,都藏著一座電影院;蚴切r候成長的回憶,或是愛情中浪漫甜蜜的記憶。在杭州,西湖電影院說不定就是你記憶深處的那座電影院。
這座曾位于平海路西頭的電影院,是杭城最老的電影院之一。從1939年開張以來,陪伴杭州人走過了73個年頭。
2013年1月1日零點,它放完最后一場電影之后,與觀眾暫別。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從杭州上城區湖濱指揮部了解到了一個好消息:截至2016年10月,湖濱三期項目地下室主體結構已接近尾聲,計劃在11月份基本完成。目前,機電安裝工程穩步推進,預計在2017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也就是說,預計最快明年年底前,湖濱三期將帶著全新的西湖電影院,回到我們的視線里。
華麗變身后的西湖電影院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影院將設7個廳。最大的廳面積300平方米,凈高有9米,它以后可能會成為5D廳。
常有老杭州來影院拍照
這里承載著他們年輕時的回憶
西湖電影院是張師傅(化名)邁入電影行業的起點。和很多一輩子在西湖電影院工作的老前輩相比,他在西湖電影院工作的時間并不算長?墒,他對這座電影院的感情卻一點都不少。
和現在電影院在杭州遍地開花的現狀不同,電影院在他們那個年代還算是個時髦的休閑去處。尤其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上世紀90年代,西湖電影院曾連續3年沖進全國影院票房前三強的行列!短┨鼓峥颂枴愤B放200多場,售票窗口的隊伍排出去50米,一直拐到東坡路上。
2003年,西湖電影院順應這個行業的發展,開始改變,將一個1500多人的大廳改成了7個小廳。
不過,它卻漸漸顯現出了“老態”!氨M管當時整個電影院的格局有了變化,可是由于裝修、自身條件所限,它的競爭力已經明顯比不上后面新裝修的后起之秀!
但是,就是這么一座慢慢開始走下坡路的電影院,杭州人卻一直都不愿意舍棄它。
張師傅的印象很深刻,西湖電影院的大門朝北,一到冬天,風大很冷。他卻經常能在影院大門口看到這樣的景象:一些老面孔,有空就來影院轉轉看看,有的還會拿出相機拍照留念。
有熱心的工作人員上前問:“看電影嗎?”
他們當中有的含蓄一笑,擺擺手,就走了。不過隔了一段時間,又會過來。有的就會打開話匣子,聊起當年的往事!拔覀儺敵跽剳賽劬徒洺磉@里看電影,結婚紀念日的首選也是這里!
這群常來電影院門口轉悠的觀眾有著明顯的年齡特征,幾乎清一色全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甚至不乏頭發花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影院即將關閉的最后一年,來的人就更多了。
正是這些觀眾的堅持,讓張師傅看到了人們對于西湖電影院的特殊感情:它承載了一代老杭州人對電影的深刻記憶。
干了30多年電影放映員
等新開張了,一定要回去看看
李大慶今年54歲,1985年來到西湖電影院做放映員。當年他還是20多歲的小伙子。這份工作一直干到了2012年底,那時西湖電影院即將與觀眾暫別。他也從原來的“小李”變成了后來的“老李”。
“電影放映員是個技術活,在那時候可是份吃香的工作!本退悻F在聊起這份工作,李師傅言語中還是滿滿的自豪感。
李師傅至今都還記得當時電影放映時的場面,一個1000多人的大廳座無虛席,就連第一排都是坐滿的。一場90分鐘的電影下來,大家都還是意猶未盡。
二三十年前,電影還屬于高檔娛樂活動。電影院一天只放六七場,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電影票。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很羨慕我,可以每天看電影,只有我心里知道,放電影哪里有這么輕松!
李師傅說,老底子的電影都是膠片放映,需要兩個人相互配合,一個放單數膠片,一個放雙數。一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常常分成10個膠卷,每個膠卷包含9-10分鐘電影畫面。一個膠片即將放完的時候,另一個膠片需要不差分毫地跟上,不得有半點馬虎。所以,工作的時候,他沒有看過一場完整的電影。
不過,這份工作也讓他享受到了額外的“福利”。
“經常有朋友托我來買電影票,說周末要跟對象逛西湖,逛完想看場電影,事情成不成,就看我買不買得到電影票啦!”
遇到這種情況,他每次都會盡力幫忙!斑真有看完電影后,兩人就確定關系的!”
李師傅笑著說,不僅朋友的婚姻靠的是這張“電影票”,就連他和他妻子也是在這家電影院相識相愛的。
“我老婆當時也在西湖電影院工作,我們也是在工作中通過相處,對上眼的。到后來,兒子出生,長大了,也經常在這家電影院看電影?梢哉f,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都已經融入到這家電影院!
李師傅說,當時電影院拆掉后,他的心里挺失落的。新影院建成以后,他想回去看看,畢竟這里有他們一家人太多的回憶。
《西湖電影院最快明年回歸有多少人想和她不見不散》相關參考資料:
西湖電影院、不見不散、一句永遠不見不散、張碧晨 不見不散、不見不散 電影、不見不散科技、不見不散 音箱、不見不散便攜式音箱、我們不見不散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