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溪街道的石灰橋社區,有一群社區大媽,她們每天早上9點都會準時出現在活動室里,下午4點后紛紛回家燒飯,中午也不出門,只是吃個便當作罷,是什么事情這么要緊呢?原來,這群退了休的老人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做紙藝。
幾張衍紙條、一瓶白膠,再經過她們靈巧的十指,就轉變成了“西湖十景”,其中囊括了斷橋、三潭印月、游船、楊柳等景觀,除此之外,為了迎接g20峰會,她們還打算做出與會國家的各國國粹。
一群六七十歲的社區大媽用紙張做出“西湖十景”
潘阿姨住在華豐新村,每天都要坐公交車到西溪街道石灰橋社區,不管刮風下雨,她都沒有一天遲到的。
“老伴說我不務正業,家里一堆家務活不干,凈是出去瞎忙,這不,前兩天,我把自己的一樣作品拿回去給他看,他就沒話好講了!苯衲72歲的潘阿姨說,做紙藝,往小了說,是充實退休生活,往大了說,叫藝術夢想。
潘阿姨邊笑邊說,看著性格特別豪爽,她還說,自己正打算趕工一份作品,送給兒媳婦。
實際上,潘阿姨是剛進“指藝社”的一個新成員,據悉,社里有十來個固定成員,年紀都在60出頭,而負責的隊長叫吳憩,她退休前是華豐造紙廠的機械工程師,大家都叫她吳工。
吳工做事踏實仔細,又對立體的物件十分有想法,所以每次都是她先創作出一個模板,其他人再跟著學。
吳工告訴大家,制作出這些精美的作品首先對生活要有觀察力,創作原本就來源于生活。而且創作中要匯聚大家的智慧,一個人的思想有局限性。
就拿之前完成的“西湖十景”來說,在制作斷橋的時候,大家對于橋面、護欄爭議不斷,后來就派了一位阿姨專門去實地拍照片,以做參考。
用紙做出“中國元素”
g20峰會還要制作各國標志性建筑
在社區的展覽區內,陳設著“指藝社”成員的作品,有好幾個系列:京劇臉譜、十里紅妝、西湖十景、甚至還有之前在年輕人中火熱的“秘密花園”……
仔細觀察不難看出,相比于最開始的作品,阿姨們后來創作出的作品顯得更加扎實,也更加精細,層次感非常分明了。
拿“十里紅妝”中的“花轎”來說,之前的支柱呈圓柱形,但現在所用的支柱在圓柱外面又用立方體進行包裹,不僅使花轎更牢固,而且看上去這樣的花轎也顯得精致很多。
另外,由“秘密花園”涂鴉本衍生出“秘密花園”的紙藝創作,這些阿姨們確實動了不少心思。
用紙做出“中國元素”,在此基礎上,吳工和該社區主任商量,為了迎接g20峰會,打算再用紙制作與會國家的國粹,或者說標志性文化建筑。不過,每個國家的標志性建筑太多,比如,意大利有比薩斜塔、斗獸場,英國有大本鐘、白金漢宮等等。
“選圖紙這事確實有點頭疼,我們也會請專業人士幫忙出主意!眳枪ふf,等新作品出來了,一定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