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創意產業園就在美麗的西溪濕地里
二十年前,馬云在西湖邊栽下了一顆創業的“種子”,而今他收獲的是枝繁葉茂的阿里巴巴。如今,滋潤它成長的“甘霖雨露”,仍在無怨無悔地澆灌著杭州各類創業英才、創新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這里幾呈燎原之勢。上月,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上,規模最大的云計算盛會、中國“云計算達沃斯”——“2015杭州·云棲大會”拉開帷幕,全球兩萬多個計算機高手,云集在的云棲小鎮,過招創業創新……所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杭州市得到了最有力的闡釋。
一份總結近年來人才建設快速發展的材料說,杭州市對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考核,連續4年獲得優秀,人才總量已達到37.97萬人,擁有兩院院士4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杰出人才128人,博士后流動站67個、博士后935名,國家與省“千人計劃”人才、市“521”人才等各類頂尖人才及創業創新團隊115個……事實上,除了這些數字上的優勢,更有其他非同一般的魅力——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云集了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近五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孕育了阿里巴巴、淘寶網、云棲小鎮、快的打車等多張“金名片”。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發起,施一公、潘建偉、饒毅、陳十一等頂尖科學家領銜,致力于打造成為中國加州理工、中國斯坦福的西湖大學已落戶云棲小鎮,最早明年即可開展博士生招生。
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都指向了其背后的一點:近年來,全力推進人才建設,政策、渠道、平臺、服務“四輪驅動”,人才建設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人才生態區,正在全面形成。
政策紅利
——進行曲
40歲的宋宏偉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以數據存儲專家、多項技術發明人的角色,在美國取得不俗成就。如今,他就扎根在,作為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發起人,為智慧城市、物聯網與云計算事業忙碌著。
2012年,宋宏偉在參選該年度“325”計劃的60多個海歸項目中脫穎而出,評審成績名列第一,由此他獲得了該年度A類創業項目500萬資助,這筆資金也為公司成立啟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宋宏偉在取得的成就,有點炫目。公司研發推廣的城市照明智能監控管理系統,產品已推廣到全球數十個國家和一百多個城市;而他本人,作為浙江省“千人計劃”專家,同樣獲得榮譽無數,成為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明星”。
談及今日的成功,宋宏偉感慨萬千:“我遇上了千載難逢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我感受到了從省里到杭州市,特別是對我的各種厚愛、支持和幫助!
在,“人才優先發展”早已從一句口號、一個理念,轉變為一系列有力的政策,不斷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到來、發展助力,打造出一片能夠充分施展拳腳的自由天空。
去年,修訂完善了《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325”計劃實施意見》,將創業啟動資金從原來的500萬元提高到了1000萬元,并對風投機構、人才中介機構、海外聯絡站等參與引才工作的機構給予資金獎勵。截至目前,以海外高端人才為核心組建的創業團隊已達85個,累計投資6.5億元,兌現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資助資金1.1億元,區“325”人才計劃資助企業的稅收達到1.19億元。
以信息經濟、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高端特色優勢產業為發展重點,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云棲小鎮建設的政策意見》,全力助推云棲小鎮打造全國首個云產業生態小鎮,使之成為互聯網經濟第一鎮。目前,云棲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和阿里巴巴云棲大會永久舉辦地,已引進阿里云、華通云等涉云企業180余家,初步構建了“創新牧場—產業黑土—科技藍天”創新生態圈。打造“創新牧場”,整合阿里巴巴的云服務資源,富士康的工業4.0制造資源,打造一體化開放式服務平臺“淘富成真”,全力扶持互聯網領域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培育“產業黑土”,依托阿里云、數夢工場等重點骨干企業,積極構建西湖高級研究院、互聯網工程中心等產業孵化平臺,助力傳統企業加快實現“互聯網 ”夢想;構筑“科技藍天”,借鑒世界頂尖大學辦學理念,加快推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一流民辦研究性大學——西湖大學建設,著力培養未來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引進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的生物學研究所、饒毅的基礎醫學研究所、潘建偉的理學研究所、陳十一的前沿技術研究所,帶動高端人才和團隊集聚。
還對國內外頂尖人才采取“一人一議、一事一議”的方法。針對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陳十一等頂尖人才領銜的四個重大項目(研究所),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億元人民幣的資助額度,每人最高800萬元的購房補貼。
此外,堅持人才投資優先保證,設立1.5億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確保了區重大人才工程和項目的實施;制定出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設立了總額為5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采取政府基金引導、民營資本放大的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區內初創期中小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的投融資;設立了科技“風險池”,街道、區、銀行三級聯動扶持企業做大做強。
也正因為有強有力的人才政策保障,各路英才在“兩創”熱潮中才能如此“任性”地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