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兑庖姟诽岢,順應“互聯網 ”發展趨勢,堅持“開放共享、融合創新、引領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則,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契機,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融合與深化發展。到2020年,杭州將著力培育一批“互聯網 ”國內外知名企業,推進一批“互聯網 ”示范試點項目,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 ”創新創業中心,基本形成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發展的格局,助推我市率先成為特色鮮明、全國領先的信息經濟強市!盎ヂ摼W ”創業創新《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作用,利用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等平臺,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網絡、社交和資源共享空間。要加快特色小鎮建設。以云棲小鎮、夢想小鎮等“九鎮三谷”為引領,聚焦信息經濟特色小鎮建設,集聚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實現產業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發展驅動轉變。對此,《意見》給出了明確目標,力爭到2018年,杭州市全市要認定60家以上市級眾創空間;到2020年,全市有20家特色小鎮列入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同時,《意見》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以創業創新基地為載體,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建設中小企業公共云服務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有效促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盎ヂ摼W ”城市運行《意見》提出,要加快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試點,推進城市管理網絡化,建立以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的城市管理綜合平臺,建立城市設施運行在線管控、實時預警和故障報告機制。對此,《意見》給出了明確目標,力爭到2020年,建成市級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同時,打造智慧城管日常運行管理平臺、公共服務與互動平臺、應急指揮平臺、政策研究分析平臺,推進城市管理信息融合與數據資源共享,通過多種智能移動終端無障礙接入,向市民提供集便民服務、宣傳引導、預警預告、信息互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城管應用服務。
此外,利用現代物聯網技術,對工程項目建設實施全過程監控,《意見》提出充分利用地理市情監測平臺,對建筑行業管理進行監測分析。構建城市建設智慧化管理體系,強化建筑工地防汛抗臺、事故應急搶險等突發事件的現場指揮和應急處理功能;充分利用基礎地理空間信息編制市政路網規劃,為城市建設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互聯網 ”惠民行動《意見》在“互聯網 ”教育、“互聯網 ”健康之外,還增加了“互聯網 ”旅游等行動,全面提升民生服務水平!兑庖姟诽岢,發展“教育服務平臺 數字課程資源 移動學習終端”的教育模式,開展智慧學校建設試點,拓展網絡教學空間,實現各級各類教育數據和資源的整合共享和按需推送,營造“教育無處不在,學習隨時隨地”的現代教學模式;發揮互聯網優勢,通過“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家校通”“政校通”等教育網絡信息平臺,實現學校管理基礎數據的規范統一,為教師培訓研究、學生網上學習和市民終身教育提供便捷的遠程服務;積極引進新型適用的優秀教育教學軟件、在線課程和資源,加強教育數字圖書、期刊建設,推動區域特色資源和校本資源的建設與開放,形成基礎扎實、內容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庫。同時,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卡和居民健康卡“兩卡合一”,全面開展就診一卡通和智慧結算工作,實現市、縣兩級醫院市民卡智慧結算全覆蓋;建立標準統一的電子病歷,并在各級醫療機構推廣使用;建設醫養護一體化運營平臺,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此外,圍繞智慧旅游目標,《意見》提出從“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三個方面入手,構建高效統一、功能豐富,跨平臺、跨網絡、跨終端的智慧景區管理、服務、營銷一體化平臺,逐步建立起特色鮮明、運轉高效的智慧旅游政務管理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市場營銷體系,實現景區政務管理智能運行!盎ヂ摼W ”公共安全及信用《意見》提出,加大監控建設力度,提高監控建設質量,擴大視頻監控覆蓋面,健全公共安全跨部門、跨地區視頻圖像信息采集共享體系,構建全天候、全方位的防范網絡。完善應急聯動機制,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等先進技術,建設自然災害監測和預警系統,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救災應急預案管理網絡,創新公共安全監控與應急管理方式,提高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衛生防疫等公共危機的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建立健全食品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和網絡體系,加大對食品藥品生產加工、流通和市場準入的監管力度,形成從源頭預防和監控的管理體系;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加大對;飞a、儲存和運輸的監管力度,加強對電梯等特種設備的在線監測與應急處置,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努力創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此外,以創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為依托,《意見》提出推動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的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完善自然人和法人兩大信用信息數據庫,引導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時加大對信用記錄的使用力度,逐步建立信用聯合監管機制,鼓勵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依法依規購買和使用第三方信用產品,大力宣傳誠信有價的理念。(本站記者繆成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