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專家實地考察確證,杭州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不僅是世界最早的水壩,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知道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距斤已有4700至5100年,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
良渚遺址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從八十年前開始,杭州城郊的良渚遺址被發現,大量的玉禮器被發掘、巨型建筑基址,再到后來的良渚古城,水壩遺址出土,已經給世人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就在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良渚遺址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奇跡。
據專家了解,杭州良渚古城外圍發現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距今已經有4700至5100年,比傳 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專家建議,盡快把水利系統列入良渚遺址保護范圍,并納入良渚古城申遺價值研究范圍。
為何要營造如此龐大的水利工程?它有什么用途?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內,此次確證的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位于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條堤壩組成,這些堤壩根據形態和位置的不同可分為長堤和連接兩山的短壩,其中短壩又可分為建于山谷的高壩和連接平原孤丘的低壩。
分析顯示,遺址中的高壩大致可以阻擋短期內870毫米的連續降水,通俗地說,就是可抵御本地區百年一遇的洪水。低壩內則是一個倒三角形的低洼地,根據現存的10米壩高推測,可形成面積達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庫區。
考古學家王寧遠介紹,古代埃及、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多以渠道、水窖進行引水,而作為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良渚水利工程與埃及、兩河流域形成鮮明對照,體現了東西方古文明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稻作文明”和“麥作文明”的不同特征。